“想起這事兒就特別想笑,但確實挺真實地反映了‘煤改電’工程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影響?!蓖踉栒f。王詵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部農電處處長,從2003年北京市啟動東、西城文保區“煤改電”工程開始,他就參與了這項工作。這幾年,國網北京電力嚴格落實首都大氣污染治理要求,“超常規、大規模、快節奏”實施“煤改電”工程,他還在干這一行。北京“煤改電”15個年,對王詵來說,“干的還是一樣的事兒,但意義卻非同一般?!睆谋本┑教旖?,再到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6座城市,推進北方地區“煤改電”工程,實現清潔取暖,是落在供電企業肩上的 一份特別的責任與重擔。
“煤改電”前期 電網建設投入大
對于供電企業來說,實施“煤改電”工程,居民戶均用電容量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大幅增容,這不僅對電網供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還要加大配套電網投入和建設力度。為此,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各級專項工作組,具體組織實施“煤改電”工作。為了保障“煤改電”負荷用電要求,各級供電企根據地方政 府確定的改造范圍和規模,評估電網供電能力,調整電網建設年度計劃。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安排310.8億元專項資金,用于“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新建、擴建106座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206萬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配電變壓器2.27萬臺,10千伏及以下線路4.42萬公里。為確保配套電網建設進 度與政府“煤改電”工作有效銜接,保障按時 供電,國家電網公司強化內部協同,建立“日 管控、周調度、關鍵節點重點督導”等工作制度, 以村為單位細化工程施工計劃,落實工作責任。截至9月底,累計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居民“煤改電”用戶175萬戶、5763個村的改造任務, 供暖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北方地區清潔供暖是保障百姓溫暖過冬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必須保障電采暖用電安全可靠。為此,國家電網公司制定印發了《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煤改電”建設改造技 術原則》,明確戶均用電容量標準提高到 5~7千瓦,“煤改電”地區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不超過3小時。對于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取暖項目,專門開辟了用電增容“綠色通道”優先辦理。為探索新機制,嘗試新技術,國家電網公司從城市到農村,從集中式到分散式,從居民生活到學校、醫院、企事業單位辦公場所等各領域,全面推廣應用電采暖試點。截至9月底,國家電網公司共計推廣實施清潔電采暖項目1.8萬個,推廣電采暖面積約5億平方米。針對中小學校、各類營業廳等間歇性供暖場所,因地制宜推廣碳晶、電熱膜等分散電采暖技術,累計完成3066個項目、954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結合政府取締燃燒小鍋爐工作,國家電網公司在北方地區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醫院、商場、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大力推廣電鍋爐、熱泵等集中電采暖技術,累計實施1.5萬個項目,推廣4.3億平方米實現電采暖,替代1.8萬臺、33萬蒸噸取暖小鍋爐。
“煤改電”后期 運維服務壓力大
北京和天津武清區“煤改電”可謂規模最大、數量最為集中。國網北京電力2016年完成25.13萬戶居民電采暖改造,2017年完成40.53萬戶,至2017年取暖季前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煤改電”計劃。國網天津電力則在一年內投資31.2億元開展武清“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資金投入量相當于武清“十二五”投資總和的3倍?!斑@相當于一年干了10到15年的活兒?!碧旖蛭淝骞╇姽究偨浝韯⒌绿镎f。 不僅要保障“煤改電”用戶“用得上”,還要“用得好”。為著這樣的目標,供電企業承擔起除供電以外的更多服務?!拔覀儸F在不僅是供電企業,還是北京市第二大供暖企業?!蓖踉栒f。北京熱力集團居民用戶數量為145萬戶,而今年取暖季開始前,北京“煤改電”總戶數量已經超過百萬戶。為保障“煤改電”用戶可靠供暖,在政府主導下,國網北京電力建立了與采暖設備廠商維修網點熱線聯系機制,及時對供電、采暖設備進行搶 修服務。國網北京電力還在“煤改電”村設立“共 產黨員服務站”956處,村村設立“電力管家”開展志愿公益服務。國網北京市電力還推出了“應急服務全天候”舉措,根據“煤改電”村分布,設立搶修點256個,專項應急救援隊196支,確保45分鐘到達現場;部署發電設備150臺,為用戶提供應急供電服務;推出“掌上電力”APP電力報修服務,用戶可隨時掌握搶修進度;通過95598、“掌上電力”APP提供24小時應急送電服務?!懊焊碾姟惫こ掏瓿珊?,隨之而來的應急服務工作量也大得驚人。據統計,2016年~2017年,國網北京電力為“煤改電”客戶提供應急送電服務9512次,安排搶修人員1987次,出 動發電車11次,線上受理“煤改電”應急服務2064次。對于武清供電公司而言,服務范圍也由“供電”擴展為“供電+供暖”。尤其是武清區現有農村電網網架結構按照 D 類地區標準建設,配網網架結構薄弱,“煤改電”完成后,高可 靠性用電需求與薄弱的網架結構之間的矛盾凸顯,“供電+供暖”的壓力更大。為此,武清供電公司對“煤改電”采暖區實施“網格化”管理,通過網格化劃分開展運維設備和人員的屬地化管理,在“煤改電”村設立“志愿服務崗”,并嘗試通過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建立聯合應急搶修模式,提升響應效率和 協同調度能力,共同應對資源配置不足帶來的搶修問題。讓取暖更加清潔吉林白城市洮南熱力站利用大唐吉林向陽風電場發出的清潔風電,為洮南市16.3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供熱,到今年已經是第5個年頭了。 在洮南熱力站清潔取暖的基礎上,吉林省已經確定了6個風電清潔供暖示范項目,每個項目將與10萬千瓦風電場聯合運行,可滿足120萬平方米居民住宅的供熱需求。這是最理想的清潔取暖方式——供暖的動力源是新能源發出的清潔電能。從全國范圍看,吉林并不是個例。國家電網公司在促進清潔能源消納、為居民提供最清潔的電能取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國網青海電力在“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瑪多縣,利用光伏發電推廣電采暖;國網新疆電力在烏魯木齊、阿勒泰、塔城等地,推廣風電清潔供暖114萬平方米;國網甘肅電力在金昌、瓜州等光伏基地,推廣電采暖144萬平方米。2016年~2017年取暖季,吉林、青海、新疆、甘肅等地通過清潔取暖消納棄風棄光電量近3億千瓦時。各省電力公司在清潔能源富裕地區、電力供大于求地區,與清潔能源、高效環保發電企業開展直接交易、市場化競價交易,利用市場化手段降低電采暖用電成本,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也有效促進了散煤治理和大氣質量改善。隨著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在“2+26”座城市推開,將有助于三北地區清潔能源供暖規模持續擴大,并有效緩解棄風棄光矛盾,促進清潔能源就地消納。政府連續出臺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相關政策,釋放出這樣的信號——清潔取暖已經進 入新的發展階段,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改電”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將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 作用,利用東北、西北地區富裕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從而實現更深層意義的清潔取暖。這對促進大氣污染治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意義重大。